新聞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陳家樂教授倫敦《金融時報》訪談:港中大商學院尋求海外結盟

2015年03月14日

轉載自FT中文網

從陳家樂(Kalok Chan)面帶稚氣地從香港中文大學(CUHK)畢業,到他在2014年重返該校商學院,時間已經過去了近28年。

這次陳家樂既不是當學生,甚至也不是當教授,而是作為新任命的院長走馬上任。這位和藹的金融學教授表示:“這就像回家一樣。”

邀其出任商學院院長,並不是香港中文大學第一次請陳家樂重返母校。他說:“當我攻讀完(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金融學)博士學位的時候,我就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學的邀請,但我留在了美國。我想做嚴肅的研究,而美國商學院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環境。我在美國呆了六、七年後,才回到香港。”

正是這種對嚴肅學術研究的專註,啟迪和指引着陳家樂的學術生涯。他在權威金融期刊上發表了令人羨慕的一系列文章,涉及各種深奧的題材,從流動性、交易策略,到新興市場的股市。因此,當他決定回到香港的時候,他的目的地是香港科技大學(HKUST)的商學院,該校想方設法吸引接受過美國和歐洲培訓的學者來到香港,承諾為他們提供美國式的研究環境。

陳家樂承認,那時香港中文大學在吸引精英學者方面沒有競爭力。他表示“在過去的10至15年期間,情況逐步改變。之前香港中文大學更注重授課。現在它建立了研究項目,招聘了具有濃厚研究興趣的教學團隊”。

但陳家樂相信,較早把目光投向中國內地市場給該學院帶來了優勢。在香港其他商學院試圖與中國內地建立聯繫之際,香港中文大學已經在中國內地有了兩個成熟的項目,一個是在上海授課的會計碩士學位,另一個是與知名的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合辦、在北京和深圳授課的金融MBA學位。

現在,香港中文大學的計劃是與美國和歐洲的商學院建立合作關係。陳家樂表示,目標是“將東、西方的商學院結合起來”。

有趣的是,當陳家樂擔任香港科技大學金融系主任的時候,他幫助建立了該校最著名的聯合課程之一——與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YU Stern)合作教學的環球金融學碩士課程。

陳家樂坦承,今後創辦此類課程將比“過去”更為困難。本地商學院競爭激烈,同時香港以外的大學正進軍香港,因為他們看到了機遇。他表示:“香港的商學院更多了,而且專註於研究的商學院也更多了。”

許多西方商學院正尋求與中國內地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但陳家樂相信,香港具有獨特的優勢:其教育體系與美國或英國的體系更加合拍,薪酬水平和課程設計也比較自由。他說:“中國內地的教育受到不少政治上的影響。”

從許多方面來說,陳家樂面臨的挑戰與堪培拉、劍橋或康涅狄格的商學院院長面臨的挑戰非常類似。與世界上幾乎所有地方的商學院一樣,該校的旗艦MBA課程正承受壓力。就研究課題而言,他基本和全球任何商學院院長一樣,都談到了平衡當地社區與全球研究議程的需求,以及有關相關性和嚴謹性的辯論。

然而,陳家樂與同行相比有着一個明顯的優勢:該商學院的很大一塊資金來自政府——例如,為期四年的本科課程對本地學生是免費的——而且由於香港經濟健康,該校獲得的財務支持非常強大。

陳家樂總結道:“我的優先事項是改善學院及其課程。籌資不是我在短期內會關注的重點。”

陳家樂教授簡介: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完博士學位之後,陳家樂先是在美國工作,隨後回到香港,加入香港科技大學金融系,後來擔任該系主任。2014年,他來到自己的本科母校——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該校商學院院長。
陳家樂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金融學教授,他在香港的數家公共機構任職,包括從2008年到2010年在亞洲金融協會(Asian Finance Association)擔任會長。他還服務於多個委員會,包括恒生指數顧問委員會(Hang Seng Index Advisory Committee)和香港房屋委員會(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

譯者/鄒策

訪談雜誌及視頻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