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嘉賓簡介

何培斌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譽教授、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總監、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文化博物館榮譽顧問。其研究範圍主要包括中國建築史、民居建築、佛教建築及藝術、建築理論及建築文物保護等。何教授的著作甚多,內容包括中國民居建築、古迹保存研究報告及大量有關中國藝術與建築的論文等。

何培斌教授:敦煌-說不完的故事

2015年05月14日

敦煌石窟具備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它向我們展現了公元4-14世紀之間生活在邊陲小鎮敦煌的中國社會,時間跨度超越千年。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佛教中心之一,而距離敦煌25公里處,莫高窟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石窟。這裡遭受的人為損害程度也相對較低,與之相比,龍門石窟和克孜爾石窟的雕像和壁畫則已幾經偷盜。在莫高窟,三危山山腳的懸崖上留下了700多個石窟,其中492個石窟經過全面紋飾。此外,在敦煌鎮附近,還有多個石窟也具備與莫高窟相似的藝術表現力,諸如玉林石窟、東西千佛窟等,以獨樹一幟的敦煌風格構建起規模宏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除了石窟的規模之外,其豐富的宗教圖騰內容也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敦煌石窟中所涵蓋的主題內容令人嘆為觀止,從傳統南傳佛教的本生經故事,到北傳佛教的佛經圖畫,精彩紛呈。這種內容的廣度在中國的石窟乃至佛教世界中均堪稱絕無僅有。此外,敦煌的人類活動延綿千年,足以按年代順序對敦煌藝術進行研究,探索中國在這一時期的宗教藝術。最後,在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的數萬卷手稿揭示了當時的社會和宗教生活,也與敦煌的人類活動和璀璨藝術融為一體。其他石窟均無法為我們提供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如此確鑿的證據。因此,包括莫高窟、玉林石窟和其他小型石窟在內,敦煌石窟顯然在中國佛教和藝術的歷史與形式中佔據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傑出非凡的藝術和歷史寶藏,獨具中國特色,在全世界也必不可少。本次講座將試圖解讀敦煌的藝術素材,充分了解敦煌石窟的卓越廣度與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