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校友感言

何培斌教授:敦煌-說不完的故事

敦煌石窟具備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它向我們展現了公元4-14世紀之間生活在邊陲小鎮敦煌的中國社會,時間跨度超越千年。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佛教中心之一,而距離敦煌25公里處,莫高窟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石窟。這裡遭受的人為損害程度也相對較低,與之相比,龍門石窟和克孜爾石窟的雕像和壁畫則已幾經偷盜。在莫高[...]

景海峰教授: 國學與中國當代文化

1990年以前很少有人提到“國學”這個詞語,可是為什麼短短20年的時間裡面,“國學”變成了我們今天熱議的一個話題?6月20日,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院長景海峰以“國學與中國當代文化”為課題做了一次演講。演講中景海峰院長向我們講解了關於國學的三個觀點:什麼是國學,國學興起的背景,國學未來的發展前景。[...]

陳善偉教授:翻譯科技新視野

現如今科技發展迅速的年代,人類的生活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先進的科技技術來進行完善,而翻譯科技就誕生於此。“電腦科技應用在翻譯方面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這種電腦科技以翻譯的需要和實踐加在一起就是翻譯科技。”4月15日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了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陳善偉教授做這次演講,陳教授以翻譯科技的含義為開端[...]

周晉教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國水墨畫藝術

3月14日晚, 第21期 “吐露人文” 文化沙龍有幸邀請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周晉教授, 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國水墨畫藝術” 這一主題與香港中文大學EMBA (中文班) 的同學進行交流。 中國水墨畫自元代以來, 漸漸封閉在士大夫和貴族的天地里, 追求“以形寫神”、“詩畫合一” 的文人審美[...]

邱澎生教授:十八世紀中國可有商業法律?

12月13日晚,第20期“吐露人文”文化沙龍有幸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邱澎生教授,就“十八世紀中國可有商業法律?”這一主題與香港中文大學EMBA(中文班)的同學進行交流。 在傳統歷史學的視野中,商人階級在中國歷史長河的衍變中並沒有佔據顯要位置。它只是一個配角,聽命於帝王、官僚、外交官、宣傳家和[...]

黃懿慧教授:危機溝通與媒體

11月15 日晚, 第19期“吐露人文”文化沙龍有幸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黃懿慧教授,就“危機溝通與媒體” 這一主題與香港中文大學EMBA (中文班)的同學進行交流。” 對於現代企業而言, 溝通相信任是兵家必勝之地,取得消費者信任方為企業的制勝王道。但是在風險多發的現代社會中, 危機的爆[...]

周建渝教授:重看《紅樓》:小說與人生

10月25 日晚,第18期“吐露人文”文化沙龍有幸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副所長周建翻版,就“重看《紅樓》:小說與人生”這一主題與香港中文大學EMBA (中文班)的同學進行交流。 對於僅僅從影視、戲曲、連環畫中了解《紅樓夢》的人來說,《紅樓夢》講述的不過是一個再俗套不過的愛情故事,但如果[...]

熊秉真教授:童年往事

6月28日晚,第16期“吐露人文”文化沙龍有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熊秉真教授,就“童年往事”這一主題與香港中文大學EMBA(中文班)的同學進行交流。 在熊秉真教授眼中,兒童與童年,一如生命和世界,是一個迷人而難捨的問號,更是一串無始無終的驚嘆。其中,兒童的社會價值問題——該怎樣[...]

戴一峰教授:空間視野下的廈門城市變遷

5月17 日晚,第15期“吐露人文”文化沙龍有幸邀請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戴一峰教授,就“空間視野下的廈門城市變遷”這一主題與香港中文大學EMBA (中文班)的同學進行交流。 廈門是一個文藝與現代並舉的美麗海濱城市,而被譽為“海上明珠”的鼓浪嶼更是無數文藝青年們流連忘返的地方。廈門是如何從歷史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