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源丰厚:福兮祸兮?

2017年10月03日

詹晶剖析富地穷农现象

詹晶:「资源蕴藏对当地政府的运作有切实影响。」

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常被视为得天独厚,例如中东某些国家就凭产油富甲天下。然而,天赐良「源」往往是福也是祸。

「资源诅咒」是全球常见现象:拥有天然资源如燃料和矿产的地方,每每也出现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例如发展落后、贪污、社会冲突和极权主义政府。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詹晶教授对这课题的兴趣始于研究贵州省两个相邻的县。两地人口特征和发展水平极近似,但其中一地发现了大量矿产资源,主要是磷。

该地在发现矿产后,发展开始走下坡,被邻县大幅抛离。种种社会经济问题相应而生,环境遭破坏,黑社会猖獗,人心惶惶。

当地人民饱受其害,触发了2008年一次大型抗议。超过两万人上街游行,将县政府总部、公安局等焚毁。

詹教授开始分析这现象背后的原因,发现源于矿产丰饶的地方对矿业过分依赖。

詹教授发现,由于采矿采油等产业需要的是体力劳动而非高知识技能,令地方政府对教育、公共卫生和「人力资本」投放不足。这种短期主义或许适合采矿业,但长远会对地方政府不利,因为当地经济和劳动力没有质量上的增长。

另一方面,资源行业受严格管制,令本地官员趁机收贿。负责审批矿业权和执照的干部出现寻租行为(rent seeking)──这个经济学名词是指有人以掌权作为筹码从中牟利,即政府官员会为审批企业和执照索取「租金」。

以中大为基地的学者为研究,五年来走遍中国六大省份

詹教授透过分析全球数据和亲身到国内实地考察得出研究结果,希望能供地方以至国家政府借鉴,为资源丰裕的地区订立政策。

五年以来,詹教授走遍江西、山西、河南、宁夏、内蒙古和新疆等矿区,访问过百位政府官员、村干部、村民、矿场东主和经营者。

詹教授说:「这不仅是个经济故事,更是个政治故事。资源蕴藏对当地政府的运作有切实影响。」

她的目标是了解采矿如何以产业的角色融入当地社区,以及政府、官员和平民与资源公司之间的互动。到目前为止,主流科学一直在国家层面研究资源诅咒,詹教授是首位在省和地方层面分析的专家。她认为,从政治角度来看,这种「微观」的观察特别耐人寻味。

要找出界定问题的可靠数据,同时剖析中国复杂的政治经济状况,在詹教授而言既刺激又有趣。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是个典型例子,当地的政治问题严峻,绝大多数地方官员都与腐败的省长有关连。

收贿是地方层面最常见的贪污形式,官员甚至会侵吞货物、公司和物资,或者不履行工作安全检查等职责,这些失职行为最终酿成致命矿业事故。

詹教授亦进行大型的N统计分析,系统地比较矿业模式如何随时间推移影响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这种「纵向」分析透过运行回归统计分析,考察了多种形式的数据,厘定矿业是否与詹教授在现场考察发现的社会问题直接相关。是次研究追溯到1999年,是中国最早出现可靠统计数据的年份。

她结合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定性案例研究和定量数据结果,以解释「资源陷阱」现象。数据证实了她的大部分假设,即资源价格上涨时社会问题和贪污现象会恶化,而矿业或地区的管制愈严格则贪污愈严重。

詹教授指出:「矿业会造成社会矛盾,政府应未雨绸缪。省政府应为受影响市民提供补助,中央政府应提防地方官员的寻租行为和贪污。」

与其由政府完全控制矿业,詹教授认为允许企业之间自由交易可出售的采矿权更为妥当,因为政府干涉愈多,贪污的机会愈多。

「管制引发了贪污。」詹教授说。至于监察者应由谁来监察,她回答:「监管部门须接受更多的监管。」

倘中英文版本出现歧义,概以英文版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