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一砖一瓦说防火长城

2018年07月20日

内地互联网法研究先驱李治安

中大法律学院的李治安教授是中国互联网法律的研究先驱

在西方国家,「网络保安」一词总予人不安感,令人联想起数据失窃、滥用个人资料和网络战。

然而,中国最关注的是人民的意识形态,基于这个原因,国家所制定的政策和保护人民的方式,与西方国家沿用、接受的大相迳庭。

中大法律学院的李治安教授正研究这种两极情况。中国的互联网法律仍在转变,李教授是这方面的研究先驱。

2017年内地实施《网络安全法》,充分保护国民在网络上的资料和私隐,但只是防范私营企业滥用个人资料,属于商业权利。

国家仍可随意使用个人资料。根据法例,政府可循多种途径进行监控、从私营机构取得保密资料,以及禁止网络营运商进入市场。

李教授认为,东西方的观念不同,正是网络法规相异的原因。西方国家提倡人权,保障个人权益免受政权侵犯;在中国,国家的利益凌驾于个人权益之上,人权是由国家赋予。

中国有言论自由,但不包括批评政府的言论。李教授强调,无论你是否认同国家的做法,这就是国情。

「中国的基本人权观念与其他国家的大相迳庭,叫很多人无法理解。」李教授说:「那是一种私人权利。」一种商业上的私人权利。

李教授查阅和研究数以百份官方发表的声明和法院判决,得出以上结论。大陆的网络法规和运作情况变幻莫测,李教授得与时并进、紧贴趋势。

新《网络安全法》有一特别条款,在华企业须把中国用户的个人资料储存境内。如果企业要把这些资料传送至境外,事前要申请许可。

李教授说:「这为很多投资者添上麻烦。」 不过,愈来愈多外国企业选择妥协。苹果正是最早遵守国家规定,以往把用户的数据储存在加州总部,早前在贵州兴建数据中心,把数据转移至中国境内。

吊诡之处不只如此。国家有些网络法规是全世界最严厉的,但有些网上营运模式却以创新灵活见称。

大多数法律学者指出,如果要网络经济蓬勃发展,既要贯彻法治,又要放宽对科技的管制。

「唯独中国例外。」李教授说:「国家施加很多限制,但整个行业急速增长。」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于2000年曾戏言,中国试图取缔互联网,如同「把果冻钉在墙上」。看来北京找对了锤子。

克林顿预测互联网可以改变中国,这个国家会更开放,但实情是中国反客为主,正在改变互联网来迎合自己。

学者也相信互联网无远弗届,中国却又成功建起围墙,把自己及人民分隔出来,在虚拟世界自成一隅,跟其他国家保持距离。

「很多限制措施或新互联网规例在这个国家都行之有效。」李教授强调:「因为网络架构独特,立法管制互联网是可行的。」尽管大多数学者没有会意这一点。

以往中国的政策都是以禁为本。「你犯了,便要受罚。」现在北京更巧妙地运用这种手段,以进入中国市场来利诱。然而,或赏或罚,目的也是一样。

「现在他们聪明多了,改为利诱。」李教授解释:「如果你想赚钱、进入市场,只管遵守游戏规则,否则把你踢出局。」

然而,中国网民也适应过来。他们知道底线,上网只是为了做交易和娱乐,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公共政策等敏感话题上,他们的评论会被中国监管当局的「网络公安」移除。

李教授:「因为网络架构独特,立法管制互联网是可行的。」

网络法「至今仍有效执行,但有社会学者认为,情况会慢慢改变。」李教授说:「中国人对外面的世界认识日深。」

李教授相信,其他地方可能引入中国这套规范性政策。「已经出现溢出效应。」李教授指出,有次印度法院判决,便是引用了中国有关言论自由的律例。「在互联网监管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镜中国。」

企业在中国经营所制定的政策,可以套用在其他地方。在商言商,把一套规范性政策,在其他独裁国家划一采用,比起迎合不同国家的要求、逐一调校律例更为划算。因此,企业可以在缅甸等政府操控言论的地方,套用中国模式。

此外,中国会把一些不大会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义务加于私营网络供应商。举例说,中国的网络服务供应商要自行搜集和记录用户的讯息内容,并承担额外成本。

「如果要求他们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保障,其成本便会大增。」李教授说:「在自由市场,他们会抗议,并坚持政府应分担成本。」

倘中英文版本出现歧义,概以英文版本为准。

本文出自中大特写学术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