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何中國不再是新興經濟體?
2020年04月29日
中國應被歸類為上進型經濟體(aspirant economy),以凸顯其渴望爭取發達經濟體地位的獨特需求。
經過數十年高速且穩定的經濟增長,國家創造龐大的新財富,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億萬富翁的人數更位居全球次席,僅次於美國。對於中國應否繼續被列為新興經濟體引起了不少爭議。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最近發表研究指出,應把中國歸入一個新的且更高層次的經濟體。
中大商學院管理學系教授兼代理系主任區大衛教授最近於《亞太管理學期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發表題為《中國已成為上進型經濟體》(China has emerged as an aspirant economy)的論文指出:「近年中國經濟發展一日千里,是一個擁有中上收入,且不斷向高收入水平邁步的國家之一。我們認為,繼續把中國視為新興或轉型經濟體已不再合適,而應該稱之為『上進型經濟體』」
在得出上述結論之前,區大衛教授與合著該論文的美國德州基督教大學Garry Bruton教授以及陳娟藝博士攜手合作,探討通常用於評估新興經濟體的三個傳統準則,包括低收入、由制度不穩定帶來的快速經濟增長,以及依賴經濟自由化作為主要增長動力,這種增長通常是伴隨着低成本生產。
新興經濟體的三大評估準則
當中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推動經濟改革時,人均國民總收入為120美元,遠低於當時國際貧窮線的每天一美元。之後,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並於1997年獲世界銀行列為中低收入國家,並在2010年歸入中上收入國家之列。
2017年,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了8,690美元,遠遠超出低收入經濟體的水平。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020年初發表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國內人均生產總值(GDP)首度超越10,000美元,而且還不斷穩步攀升。
區教授還表示,儘管近代經濟改革之初,中國GDP增長出現了一些劇烈的波動,個別年份甚至沒有增長,而個別年份的增長率更超過15%,中國近年的經濟發展已進入穩定的階段,每年增長率約為6%。
這個穩定的狀況僅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時曾被打亂;相比之下,一些增長迅速的經濟體在傳統上卻仍然被視為新興國家,有時或因社會動盪、通貨膨脹或政策失誤而令增長停頓。
他舉例說,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阿根廷、六十年代的巴基斯坦和六十與七十年代的伊拉克,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持續了超過十年,但因為面對敵國入侵的威脅、金融危機、管治不善,以及過度倚賴商品收入而令增長停頓。
隨着中國從毛澤東統治下由國家嚴格控制的經濟過渡到自由市場,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出現了高速增長,起初也導致制度不穩定。這意味着必須從零開始建立必要的法規、金融或社會基礎設施,以跟上經濟改革、外國直接投資和民間蓬勃創業的步伐。
這與中國目前處於相當穩定狀態的法律和金融制度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政府政策以建設和諧社會為原則,社會運作幾乎沒有出現動蕩或停頓。
區教授表示,與近代經濟改革初期的中央嚴格計劃經濟相比,近年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國家的地位在中國經濟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央政府努力推動中國向價值鏈上游爬升,致力成為科技領域的創新者,這與美國的情況相反,科技發展通常是由企業家推動。
在中國經濟改革初期,通過市場自由化帶動了經濟增長,儘管私營企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政府在引導經濟向前發展方面始終保持強大的力度。
積極進取
按照這三個準則來看,中國不再符合新興經濟體的條件;因此,區教授認為,將這個亞洲國家描述為從中上收入向高收入國家過渡的「上進型」經濟體更為貼切。
正如其他新興經濟體,上進型經濟體也有三個評定準則,包括:
- 尋求躋身到高收入階層的中等偏高收入經濟體
- 經濟穩定增長,制度穩定
- 其管治原則可以是強大市場導向,也可以是混合型經濟;重要的是,其管治原則必須符合其國家文化和歷史需要,並且鼓勵創新和創業活動
其他特徵包括經濟處於穩定和增長狀況,人均收入仍然落後於高收入國家,而制度基本維持穩定,且在不斷改進之中。區教授強調,上進型經濟體的法律體系通常已得到很大發展,但某些法律的適用範圍仍然不明確。
根據這些新準則,可以歸類為上進型經濟體的其他國家包括哥倫比亞、羅馬尼亞和泰國。區教授表示:「與尼日利亞或巴基斯坦等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國家相比,這些國家在晉身高收入階層時,所關注的問題截然不同。」他補充說,有必要將重點放在這些國家的需求和關注的問題上,因為它們在這方面有別於新興經濟體。
上進型經濟體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能力是尤其重要的。區教授指出,適度的政府干預有助提高特定類型行業的生產力和發展。此舉可以幫助一個國家發展經濟,將重點從低端製造業轉移到科技發展上,從而持續增加收入。
研究還發現學術界還普遍將中國視為新興經濟體。區教授及兩名論文合著者以九個頂級管理學期刊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在446篇引用中國數據的論文中,有28%將中國經濟環境描述為新興或轉型國家,而許多其他論文甚至沒有對中國的經濟進行任何分類。
區教授指出:「與其想像中國還停留在三十或四十年前,不如與時並進,尋找一些有助中國與其他國家經濟向前發展的洞見。中國現已成為上進型經濟體,致力尋求跨越影響人均收入介乎12,000至15,000美元範圍經濟體的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國將於今後十年達到這個水平。」
他說:「更透徹了解中國在當前經濟階段的發展需求,將為其他希望借鑒中國經驗的國家提供堅實的基礎。」隨着中國朝向高收入地位和價值鏈上游邁進,此舉將可更精準地反映中國在改善其管理和領導資本方面所面對的挑戰。
參考資料:
Bruton, G.D., Ahlstrom, D. & Chen, J. China has emerged as an aspirant economy. Asia Pac J Manag (2019). https://doi.org/10.1007/s10490-018-9638-0
本文出自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