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逾千人觀賞校園版《牡丹亭》– 京港聯合匯演 中大校友與內地演員精湛演出 展現崑曲之美

2018年12月06日

匯演由中大博文講座教授白先勇教授(中)親自策劃。參與演出的演員及樂師有三十多人,包括中大校友,以及北京大學和北京十多所高校的學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北京大學(北大)崑曲傳承與研究中心,星期日(12月2日)在中大邵逸夫堂舉行校園版《牡丹亭》– 京港聯合匯演。是次演出由中大博文講座教授白先勇教授親自策劃,並有三名中大校友參與演出,廣受中大師生校友以及公眾人士歡迎,逾一千四百人入場觀賞,全場爆滿,不少是年輕觀眾,成功推廣和傳承崑曲文化。

是次聯合匯演是慶祝中大成立五十五周年及北京大學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並希望向年輕人推廣和承傳中國傳統文化。三名中大校友袁學慧、張靜文及鄒焯茵,聯同北京大學及十多所北京高校的年輕演員,在大約三小時的演出中,以熟稔的技巧,配合現場的奏樂,展現出崑曲優美、活力及創新的一面。

「白先勇說崑曲」講座

此外,白先勇教授在上星期於中大主講兩場關於崑曲的講座,主題分別為「『崑曲進校園』運動及其文化意義」,以及「崑曲新美學—傳統與現代:以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記》為例」,共吸引逾八百人聽講。

白教授在講座中分享了過去十多年策劃及製作青春版及校園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的經驗,探討傳統的崑曲美學如何在現代舞臺上繼續發光發亮、崑曲該如何創新以吸引新一代觀眾等美學與文化的問題,以及將崑曲帶進校園的文化意義。

 

在〈遊園〉一折中,中大校友張靜文(右)飾演杜麗娘,鄒焯茵(左)飾演春香。

 

中大校友袁學慧在〈尋夢〉一折飾演杜麗娘,這段接近半小時的獨腳戲,被公認是整套《牡丹亭》難度最高的段落之一。

 

演員的唱腔和身段需互相配合,並要掌握舞台的節奏,讓觀眾感受崑曲之美。

 

整場匯演全長約三小時,場景、服裝以至化妝都一絲不苟。

 

演出吸引逾千名觀眾入場,全場爆滿。

 

白先勇教授主講兩場崑曲講座,合共吸引逾八百人入場。

本文出自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