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考古新發現 重寫明代陶瓷史 中大文物館展出明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器
2018年09月05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文物館繼2012年與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合辦「填空補白——景德鎮明代十五世紀中期瓷器」展覽後,今年再度攜手於9月1日至12月16日推出「填空補白II:考古新發現明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器」展覽。是次展覽精選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珍藏158件/套,以最新考古發現的御窯瓷器為核心,輔以永宣及成化時期的精選標本作對比展示。絕大部分展品於近期才得以系統整理及修復完成,並首次於境外展出,實屬難得。展覽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參觀。
中大文物館於上周五(8月31日)舉行了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景德鎮市御窯博物館館長江建新教授、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教授、江西省文化廳副調研員劉長桂先生、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物科科長占興華先生、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署理所長何志華教授、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文物館榮休館長林業強教授、中大文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莫華釗先生、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以及中大文物館助理研究主任(器物)王冠宇博士。
正統、景泰、天順三朝(1436-1464)是明代歷史上的特殊時期。二十八年間,因「土木堡之變」而生的種種政治角力,導致帝位頻繁更迭、政局動盪混亂。在此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御窯瓷器的生產狀況亦顯得撲朔迷離。此時期的御窯瓷器不落正規年款,令傳世品的斷代及深入研究舉步維艱。中外陶瓷史學界均使用類似概念指稱這一令人困惑的時期,如「Interregnum」、「黑暗期」或「空白期」。2014年,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北麓發現數量空前的正統、景泰、天順時期御窯瓷器(片),可謂面貌豐富,工藝精良。
當中見厚重巨作,又不乏輕盈巧製、細緻雕琢的精美裝飾,不但大大地填補了傳統認知的空白,更反映出正統、景泰、天順時期景德鎮瓷器的最高水準,力證此時期的御窯生產不僅未有停滯,更持續進行著實驗與探索,充滿活力。
為配合展覽,文物館特意舉辦主題演講及研討會,邀請韓國、日本、中國內地、台灣及香港學者分享其研究空白期瓷器的學術成果。此外,文物館亦招募了一批熱愛中國藝術的中大學生共同策劃「藝術體驗坊」,以趣味導賞結合角色扮演遊戲與藝術創作的形式,為公眾帶來嶄新的參觀體驗,加深參加者認識明代御瓷的生產藝術與歷史。「藝術體驗坊」費用全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填空補白II:考古新發現明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器」展覽詳情如下:
日期: | 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16日 |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I |
開放時間: | 星期一至三、五、六: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1時至5時 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休館 |
查詢電話: | 3943-7416 |
網址: | http://www.artmuseum.cuhk.edu.hk/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