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雙城故事:商業,創新與科技

2020年04月20日

洪勁松(工商管理學士 1991)中大畢業後一直從事電腦和資訊科技行業,廿多年前移民新加坡,曾在當地多間國際著名科技公司工作,現於新加坡最具規模的國防及科技工程集團身居要職。她不但熟悉創新科技的發展,對於星港兩地近年在創科方面的比拼與角力,她提供精闢見解。

洪勁松(Stephanie)在中大攻讀工商管理,主修財務學, 但對電腦和科技的興趣更濃。她說,早在中學時代已經學習編寫電腦程式,更視微軟(Microsoft)的創辦人蓋茨為偶像,仰慕他推出視窗系統,改變人類生活。「每一種新科技都會帶來新影響,怎樣將新科技融合日常生活,應用於學習、工作,以至消閒娛樂方面,正是我的興趣所在。」這份興趣驅使Stephanie大學畢業後,「棄商從工」,投身科技行業。

畢業後入職國際知名IBM

她第一份工是受聘於科技巨擘國際商業機器(IBM)香港分公司,協助不同企業實現資訊科技化,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幫助國泰航空將數據中心由香港遷往澳洲。1994 年,Stephanie結婚,跟隨丈夫移居新加坡,並調職到IBM 位於當地的分公司工作。期間,她曾帶領團隊協助新加坡航空公司建立一套統一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優化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她又先後加入惠普(HP)和微軟等國際著名的科技公司,參與過很多重要和大型的項目,每一項都印象難忘。

惠普工作時,公司兩大客戶寶潔(Procter & Gamble) 和吉列(Gillette)進行合併,需要整合集團電腦業務系統,Stephanie率領團隊提供技術支援和解決方案。在微軟工作期間,Stephanie負責協助當地政府發展「合作與生產力平台」(Collaboration and Productivity Platform),提升政府服務的效率和素質。除了在國際著名科技公司工作外,Stephanie也曾在新加坡一家名為Skylab Holdings 的初創企業任職,負責的項目是透過網絡監控太陽能的生產和供應。

Stephanie(中)在IBM 工作期間表現傑出,獲頒Client Executive APAC Award。
Stephanie(前排右一)在微軟工作期間,表現出色。
Stephanie身後樓宇天台的太陽能板,是她在Skylab Holdings 工作期間負責的項目。
在初創企業Skylab Holdings 工作,帶給Stephanie(左三)截然不同的工作體驗。

協助星洲提升為智慧城市

由香港到新加坡,從國際知名科技公司到新興的初創企業,Stephanie馳騁科技行業近30 年,累積豐富的經驗和閱歷。這份亮麗的履歷吸引新加坡最具規模的國防和科技工程公司Singapore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 Ltd(STE)招手,公司高層親自游說並於2018 年成功邀得她加盟。Stephanie現為集團高級副總裁,專責發展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方面業務,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項目為智慧國家感應器平台(Smart Nation Sensor Platform )及路燈平台(Lamppost as a Platform )。她協助新加坡政府在國內不同地方安裝智能燈柱,除了用作照明外,還可實時收集溫度、濕度、降雨量、污染,以及人流等數據,供政府有關部門分析,從而制訂更完善的城市規劃、人流管理、交通,以至環保政策,提升新加坡為真正的智慧城市。

Stephanie指,STE 是一家擁有超過50 年歷史的企業,業務涉及國防、航天,以至電子工程等範疇,以往專注承接新加坡政府的工程項目,STE近年將業務層面拓展至商業客戶,這個轉變為她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有感於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愈來愈迅速,應用層面不斷普及,Stephanie向公司建議拓展相關業務,並獲得大力支持。她直言,相對於以往在國際知名科技公司工作,現在工作更具挑戰性,現在她要參與業務發展方針的統籌和規劃。昔日在中大讀書時學會的工商管理知識,正好大派用場。

教授16字真言畢生受用

「曾經有教授在上課時告訴我們,做生意必須緊記16 字真言,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平,人平我走。』意思是做生意最重要是洞悉市場環境,開發創新和獨家的產品或服務,當其他競爭對手都有類似產品或服務,就要在品質和價格方面下工夫。當預視市場已經無利可圖,就要及早抽身離場。」Stephanie說,這16 字真言她一直銘記於心,每次投標科技項目,她必定做足「功課」,深入了解客戶的需要,全面分析市場環境和競爭對手的優劣,再評估預算及回報,從而制訂最合適的策略。

談到在中大讀書的日子,好學不倦的Stephanie除了修讀工管科目外,亦喜歡選修其他範疇的科目,增長知識。「李天命教授任教的『思考方法』是我喜歡的科目之一,他教曉我怎樣洞悉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偏見與謬誤,促進了我的獨立思考能力。」Stephanie形容,獨立思考能力有助她在商業談判的過程中,釐清對手的謬誤,作出正確的決定。身處資訊爆炸的年代,在社交媒體上充斥着各種各樣的資訊,必須有獨立思維作批判,才能分清誰對誰錯,不會人云亦云。

Stephanie努力讀書之餘,亦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在學期間,她是中大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AIESEC)幹事,籌辦國際學生交流計劃,安排校內同學到外國工作實習和交流,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和文化,同時邀請外國學生來港在商業機構實習。Stephanie因籌辦會務,經常接觸IBM香港分公司,並有實習機會。實習後更聘請她為正式員工;這次機會助Stephanie踏上科技行業之路。

促進創科 大學配合必不可少

近年,世界各地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香港和新加坡同樣不遺餘力,兩地更被視為競爭對象。Stephanie認為,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亞洲金融中心,無論是在資金流動、融資、科技交流和商業接觸等方面都是比較豐富,容易激發新思維和創新,有條件發展創新科技;然而,兩地的市場相對較小,要發展創新科技必須放眼其他市場,不能局限於本土市場。

她續稱,香港優勢是靠近中國,擁有一個龐大的市場,特別是大灣區發展迅速,其中以深圳近年在創新科技方面有長足發展。由於語言及文化背景相近,香港創新科技公司有優勢進軍內地市場。至於新加坡,同樣要放眼鄰近市場,但由於周邊國家的語言及文化背景截然不同,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要更加努力。

要促進創新科技的發展,Stephanie認為大學的配合必不可少。大學可以跟政府和初創企業合作,由大學做研究,政府提供資助,鼓勵初創企業透過知識轉移,將科研成果商品化,繼而推出市場。大學透過跟企業合作,可了解市場的需要,開展切合市場需要的研究。另外,大學亦可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或協助企業進行研究,學生既能學以致用,汲取工作經驗,同時了解市場環境,對人才培訓很有幫助。

中大鼓勵創業 氛圍濃厚

Stephanie雖然長居新加坡,仍然十分留意母校的發展。大學近年積極鼓勵學生創業,發揮創意將創新思維轉化為生意。除此以外,大學每年舉辦創業日和創業大賽,邀請天使投資者投資有潛質的校友創業計劃。Stephanie相信這些活動可促進創業氛圍,鼓勵創新,長遠對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皆有幫助。

移民新加坡廿多年,Stephanie認為,新加坡跟香港是國際大都會,衣食住行都很方便,英語及華語通用,很適合校友到當地發展。她鼓勵在校學生把握機會參與海外交流,放眼世界,認識不同的文化,培養國際視野,這對日後無論在香港、新加坡,以至其他國家工作均有好處。

原文於刊登第一百零一期中大校友季刊,獲香港中文大學校友事務處授權轉載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