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打擊數碼盜版行為及其始料不及的副作用

2021年07月08日

研究顯示,網上盜版的減少能推動中國數碼出版業的創意產出,但與此同時,原創作者與讀者的交流會有所下降

長期以來,在中國猖獗的盜版活動常為西方各國所詬病,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成了雙方打交道時的一個癥結。儘管近年來中國於有關方面逐漸進步,但無論在實物或是數碼領域,其所面對的冒牌翻版問題仍然嚴重。在網絡世界,由電影到電視節目、音樂到書籍,盜版在各個產業持續造成數十億元的收入損失, 也是中國政府持續打擊侵權行為的重點。

對於正在高速增長的中國數碼出版業而言, 當局打擊網上盜版的努力至關重要,正如近期一項研究顯示,抑制數碼侵權的行為明顯可令原創作家的創作熱情有所提升, 雖然這項舉措有其意外的代價。

該項新研究《數字盜版、創意生產力和顧客關懷: 基於數字出版業的實證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市場學系助理教授廖晨曦、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助理教授李曉琳,以及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教授謝迎合著,是首批就減少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如何能增加創意產出提供實證的研究之一。

執中國網絡出版界牛耳、騰訊控股旗下的閱文集團於2017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那次創紀錄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達十一億美元,數碼出版業之龐大可見一斑。據估計,該行業於2020年的淨收入為206億元人民幣,在全中國擁有約五億零九百萬讀者。正在迅速發展的中國網絡出版行業萌芽於2000年初,出版的作品主要為奇幻小說,通常包含古代神話、武俠等元素。但至今, 它已發展成一個涵蓋多種類型與風格的成熟生態系統。

與其他國家一樣,在中國,免費的雲端儲存服務在助長數碼內容侵權活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廖教授和她的合作者們選擇觀察中國最大雲端儲存服務供應商之一的V-Disk(新浪微盤)在2016年終止提供免費服務的影響這一事件的後續影響。雲端空間不再免費增加了數碼侵權行為的成本,從而減少了網絡作家作品被盜版的情況。因此, 作家們更有動力在寫作上付出更多努力。不過,並非所有原創作者在免費儲存服務停止後,都同樣地投入更多額外的努力。

以寫網絡小說獲利

如同在世界其他地方,在中國任何人都可以寫作並在網上發佈自己的創作;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賣文為生。有志成為作家的網絡作者為了利用數碼出版平台的龐大資源,多數都會首先在平台上註冊賬戶,這樣他們便可自由地向平台讀者發表自己的作品,但在此階段,這些渴望當作家的寫手並不能通過作品賺取金錢收入。

只有當作品受讀者喜愛的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數碼出版平台才會向作者提供一份作品收入分成的合同,使他們可以在平台上向讀者出售自己的作品,並從作品的銷售收入以及讀者額外給予的打賞性「貼士」中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成。但是,雙方實際利潤的劃分一般因合同而異。

中國數碼出版業於2020年的淨收入約為206億元人民幣,並在全國擁有約五億零九百萬讀者。

這兩類作者通常都以系列形式發表小說,出版平台也會鼓勵他們盡量每天更新作品,以吸引和留住讀者。沒有簽約的作者可以同時在其他競爭平台上發表作品,但無法因此賺到任何收入。簽約作者則只能在跟他們有合約的平台上出版,他們的作品中只有前幾個篇章能免費閱讀,想繼續追看下去的讀者,便需要購買餘下的章節,每章的價格一般因篇幅而定。

累積到一群忠實讀者的成功網絡作家往往能夠獲得豐厚的經濟回報。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網上出版商起點中文網的簽約作家唐家三少。據內地媒體發布的一份排行榜顯示,他於2017年的版稅收入達1.22億元人民幣。除了從出版數碼書籍獲得版稅外,許多作家還被邀請將作品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甚至卡通片,為他們的創作成果另闢新「錢途」,例如唐家三少的人氣小說《斗羅大陸》先被改編成卡通片,近期再被改編成電視劇。

提升創意產出

廖教授和兩位論合著者們檢視了兩類作者所寫的近一千本書,分別根據每本書的長度和讀者反饋來衡量作者創意產出的數量和質素。

結果顯示,V-Disk免費服務結束後,簽約作者在創作量上有所提高,而作品質素亦沒有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免費寫作的作者在創作效率上並沒有明顯提高,他們的作品質素反而在免費儲存服務結束後表現下降。

廖教授繼指出:「數碼侵權行為明顯對簽約作家構成很大威脅,因為它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收入,這就是為甚麼我們會觀察到在V-Disk關閉免費服務後,簽約作家在創作上表現得更加積極努力的根本原因。」

除了從出版數碼書籍獲得版稅外,許多作家還被邀請將作品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甚至卡通片。

廖教授進一步解釋,由於讀者無法再輕易通過V-Disk服務獲得翻版書籍,他們不得不回到原著的出版平台購買數碼書籍。因此,賺錢的作家不僅能從銷售中賺取應有的收入,他們亦不必再與盜版書競爭,從而可以專注創作更高水平的作品,以此來和在同一出版平台上的其他作家競爭,結果使這些作家的創作力有所提升。

但免費公開作品的作者情況卻不一樣。廖教授表示,由於這些作者的書籍本來就是免費供出版平台上的讀者閱讀,而沒有從中賺取到任何收入,因此他們的生計不太可能受到數碼盜版的影響。廖教授還推測,他們的作品質素下降,可能是因利潤型作家有更多時間及精力投入寫作,令競爭加劇所致。

副作用

不過,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數碼侵權問題的改善促使有收入的作家提高他們的創作力,但這同時亦導致他們減少與讀者的溝通和互動。

讀者可以通過三種渠道激勵與出版平台簽約的作者:購買作品的收費章節、用打賞功能給予獎勵,或留言評論。研究發現,銷售收入和「貼士」都會驅使這類作者發表更多作品;但卻沒有使作者變得更積極地去與讀者進行更多互動(這通常涉及回復讀者評論和回謝讀者的支援)。另一方面,讀者留言則會使作者在作品產量及與讀者互動兩方面均有所增加。

該研究指出,在V-Disk終止免費服務之前,賺錢的作家表現出更多熱情與支持者接觸,或許是因為他們希望從打賞功能賺取額外收入,並防止支持者閱讀盜版作品。

廖教授提醒道:「當讀者因為盜版作品而流失的威脅消失時,簽約作家與讀者交流的動機就減弱了,他們不像從前那般注重提升支持者的閱讀體驗。這對出版平台來說可能不是好消息,因為如果讀者體驗變差,就意味着流量會轉往別處。」

設計策略

廖教授和她的合著者敦促出版平台要注意,當數碼知識產權的侵權威脅減少時,簽約作家創作產出的提昇可能會變相犧牲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因此,平台可考慮設計一個針對性的薪酬計畫,為作家保持與支持者活躍的互動提供鼓勵。

就缺乏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新興市場政策制定者而言,這項研究為提倡加強保護知識財產權提供了有力證明。研究人員建議這些市場的決策者利用經濟誘因(例如提高侵權成本),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廖教授指出:「許多新興經濟體正在由『模仿』轉型到『創新』。任何形式的盜版行為都會對創意造成打擊。知識產權需要得到保護,不然的話將會扼殺創造力。」

資料來源:

Xiaolin Li, Chenxi Liao, Ying Xie. Digital Piracy, Creative Productivity, and Customer Care Effort: Evidence from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Marketing Science. 0 (0). https://doi.org/10.1287/mksc.2020.1275

本文出自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