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陳家樂訪談:找准躋身世界商學院之列的點

2015年08月17日

在新一輪經濟騰飛的態勢下,中國不少商學院開不斷加強國際化,商學院能否找准自己的定位至關重要。陳家樂強調,商學院應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讓他們在投身社會工作後,致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他認為,隨着亞洲在世界經濟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中國的商學院將肩負起培育亞洲新紀元商界領袖的重任。

從美國求學執教到中大商學院掌門人

陳家樂1981至1985年間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修讀經濟學本科,在取得學士學位之後,到美國繼續深造,並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金融學哲學博士學位。早年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任教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曾邀請陳家樂回歸母校執教鞭,但由於當時的陳家樂希望在美國的大學多汲取經驗,所以便婉拒了。陳家樂向記者坦言回憶到:“記得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執教的首一、兩年,自己從一名留學生搖身一變成為教授,需要適應當中的轉變,當時在教學之餘,還要兼顧研究工作,那是令我最難忘的時光。”直至去年,他又再次獲得中大的邀請出任商學院院長,陳家樂認為以院長身分帶領中大商學院,是一個能讓他發揮多年來在大學所累積教學、研究和行政經驗的好機會,因此便欣然接受了任命。 雖然回歸中大商學院只有短短九個多月,但由於陳家樂對中大早已建立深厚的感情和歸屬感,配合商學院同事的支持,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已適應新崗位。至於挑戰方面,陳家樂表示:“中大是一間擁有優良傳統和完善制度的大學,有時候需要花點時間遊說同事嘗試新事物和作出改變。”

商學院應注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隨着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提升,商學院也擔當培養學生多方面才能發展的重任,包括商業知識和國際視野,並具備領導能力,能適應文化差異和急速的社會和科技發展。陳家樂認為,商學院既是未來商界領袖的搖籃,也是啟發藍天思維(左腦抽象思考)和實用思維的園地,更是激發學者和學生天生好奇心和自由想象力,提出重要課題並尋求答案的場所。

陳家樂強調,商學院應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讓他們在投身社會工作後,致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頂尖商學院須擁有能環顧國際的視野和高瞻遠矚的師生,成為匯聚各界人才精英,促進知識交流和討論,並啟發創新思維的平台。商學院內雲集優秀的教學及研究團隊,孜孜不倦,發表各種獲國際認可且具前瞻性,並為全球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正面影響的研究成果。

找准躋身世界商學院之列的點

近年內地商學院不斷加強國際化,陳家樂也開始觀察到不少商學院在這方面已有轉變。當談及到內地與香港商學院教育的差別,陳家樂表示:“香港比較特別,它是中國的一部分,又是國際大都會,對外十分開放,人才不斷引進和輸出,擁有非常深厚的國際化基礎,也一直肩負起協助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橋樑。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的商學院教育也擁有融會中西文化的特色。此外,香港的商學院教育長久以來對內地都起到示範的作用。”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內地的政府部門、企業,便常常要求與中大商學院合作,分享國際上規範和科學管理的方法,在二十多年前中大商學院與內地就有互動。而在十多年前,中大商學院分別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亦建立碩士教學夥伴關係,分別合辦了金融財務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及高級財會人員專業會計碩士課程。“我們中大商學院也希望可以利用我們過去幾十年來的經驗和我們比較近國內方面的優勢,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陳家樂如是說。

EMBA市場瞬息萬變 力求精益求精

改革開放以來,管理人才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愈演愈烈,中國知名的高等學府紛紛採取措施以彌補供需差距開辦商學院,但在辦學風潮背後,存在着諸多問題。2014年7月,中央一紙“EMBA禁讀令”引發熱潮,部分輿論稱EMBA教育有“富人的俱樂部”傾向,對此陳家樂卻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市場瞬息萬變,EMBA課程讓企業高管掌握最新的管理方法和理論,啟發企業管理的創新思維,力求在工作崗位上精益求精。”

陳家樂坦言到他並沒有發現EMBA課程出現“富人的俱樂部”的傾向,因為至少這沒有在我們中大商學院的兩個EMBA課程上出現過。陳家樂表示:“我希望從中大商學院畢業的同學能夠有不同的能力,包括商業知識和國際視野,並具備領導能力,能適應文化差異和科技發展。他們的就業情況固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但是除了就業以外,從長遠來說,他們能夠為自己所屬的公司,以及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更為重要。”

迎接亞洲新紀元帶來的挑戰

隨着亞洲在世界經濟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中國的商學院肩負起培育亞洲新紀元商界領袖的重任。中大商學院作為區內商科教育的領頭羊,將繼續以培育全球商界領袖為使命,通過提供豐富多姿多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會發掘自我、塑造個性、啟發創新思維、分享及運用知識,以迎接亞洲新紀元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原文轉載自騰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