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疫情之下,供应链的变与不变
2020年03月30日
作者 | | 徐宁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讲座教授 |
吴靖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 |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全球大流行,欧洲出现疫情的爆发,美国进入紧急状态,疫情成为2020年的重大黑天鹅事件。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将对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那麽在疫情之下,从短中长期来看,中国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呢?疫情是否给供应链的佈局敲响警钟呢?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徐宁 教授
·美国爱荷华大学商业管理博士 ·商学院卓敏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讲座教授 |
|
吴靖 教授
·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助理教授 |
短期:物流能否顺畅构成短期供应链运营的挑战
供应链网路是全球的经济支柱,环环相扣,非常複杂。因而任何供应链关键环节上的扰动都有发生蝴蝶效应的可能。
作为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已经对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巨大冲击。除航空、酒店、旅游、零售这些明显受影响的行业外,疫情对製造业的影响和冲击同样备受关注:一是疫情导致生产上下游环节之间的供应受阻,二是对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的需求随着疫情爆发急剧扩大。
首先,在疫情导致生产上下游之间的受阻方面。中国是全球汽车工业和电子行业的重要供应商,全世界多数手机和电脑在中国製造。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约有17%的出口被视为“中间产品”,这意味着它们是其他企业用来生产成品的零部件投入。这包括电子零件、汽车零件、钢材等。仅美国企业在2018年就从中国购买了373亿美元的中间商品。
这次在中国的疫情中心、拥有1100万人口的武汉也是全球供应链中的一大神经中枢。武汉有不少製造业,比如苹果在武汉就有若干零部件供应商。受此影响,苹果目前披露其受欢迎的无线耳机AirPods会延期交货,同时每週苹果手机出货量会降低100万台。
再例如,韩国现代汽车的供应链深嵌中国,一台现代车的生产物资需要在中韩之间多次流动。2月4日现代汽车公告表示,由于中国部分的零部件缺失,现代汽车在韩国的生产线已经完全停止。
在绝大部分製造业备受冲击的同时,现今几乎整个供应链都在优先应对全球疫情蔓延,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成为急需品。由于前段时间的国内疫情的关係,中国医疗用品公司进行了扩张,能够为对抗疫情全球性蔓延准备“弹药”。据中国新闻网报导,2月底,中国国内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个。而彭博社报导,3月份,中国医疗设备公司北京谊安医疗公司在满足国内内需后,该公司的生产线开始全力以赴完成来自海外的呼吸机订单。
但是在打通产品生产链条之后,供应链不得不面对物流疲软的问题。据彭博社报导,由于没有足够的航空物流能够运输,美国公司订购的一些医疗设备被滞留在中国。美国医疗设备供应公司New York-based Dealmed-Park Surgical的总裁Michael Einhorn表示该公司已经支付给像DHL这样的国际物流公司一託盘4000美金的运输费,但是依然被告知由于空间有限,该产品不能在10天内运到美国。
因此,在这样的物流运输环境下,在未来的一至两週,物流链条依旧是堵塞的。但从短期来看,这个问题应能得到缓解。
中期:供应链恢復关键看内外需
据人民日报报导,3月24日,中国国内中小企业復工率已达71.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这个看似对供应链恢復是利好的消息,事实上,只是为供应链恢復打下基础而已。中期,中国供应链的恢復主要看的应该是中国的内需和外需。
在内需方面,并不是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内需便能够迅速恢復。一方面,疫情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已经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伤害。由于这一次疫情中,政府暂停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极高比例的经济活动以遏制该病毒,导致企业延期生产復工。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并不高,停工对企业的现金流挑战极大。尤其对于靠微薄利润维持生存的小型零售商来说,部分销售损失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使是对于那些拥有更大迴旋馀地的公司,也可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将更加节俭开支,这意味着各项投资放缓和商业信贷收缩。
另一方面,相比2003年的SARS疫情仅影响部分省市并没有造成全国范围的经济冻结而言,这一次的新冠病毒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明显更大。与2003年的储蓄型社会不同,如今中国家庭对信贷的依赖大大提升,收入减少会造成消费收缩,并且被信贷加剧,从而导致内需存在持续低迷的危险。收入下降导致需求减弱,需求减弱导致减产及收入降低,这个循环迭代效应不容忽视。
在外需方面,比起2008年,中国与全球供应链联接更加紧密。因此在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难以独树一帜。在疫情之前,中国的GDP总量中大约20%依靠外需驱动。现在这20%的外需驱动在未来一年内都将是一个大挑战。至少这半年内,全球疲于应对疫情的情况下,外需将持续微弱。因此,外贸导向的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更加艰难的局面:中美贸易战刚刚告一段落,疫情再次打乱了这些企业的脚步。
在内需逐渐恢復,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中国供应链的恢復在近期之内主要将依赖内需的康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该拥有自我恢復的能力,可以多关注政府的利好政策。
长期: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佈局
随着中国的经济活动復甦,我们必须关注国内各种的经济冲击和产业链的挑战,提防中国的製造业和供应链受到贸易战和疫情的双重打击。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规避风险的,不管是人为的贸易战还是自然而为的疫情,一定程度都让国际资本看到了分散中国製造业风险的需要。儘管这次中国表现突出,但不能排除部分资本在评估未来佈局时,产生“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心态。
疫情之前的中美贸易战虽然不一定会让大量製造业回到美国,但确实会导致部分製造业和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而製造业和供应链的生产涉及巨大的固定投资,转移的製造业不一定会回来。疫情之后,一些国家可能更加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进而在一些供应链关键环节进行自身强化。比如重新考量哪些产品可以依靠国外採购,哪些产品应当通过政策鼓励,建造当地生产能力。
在这里,一方面我们想对中国在全球製造业和全球供应链里的地位“吹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清醒看到有一些全球供应链在短期内很难迅速迁移。但对于中国的製造业和供应链地位,我们不能过于乐观,还是需要积极应对可能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再一次强调中国企业全球战略佈局的几个关键要素:
- 改变以中国为主要的供应基地的价格优势战略思维,瞭解国际客户对贸易壁垒下供应链安全的战略考虑,由出口贸易转变为海外投资;
- 建立国际品牌,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开拓潜在的新市场;
- 重构全球供应链架构,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 佈局全球以增强供应链的灵动性,从而降低突发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
结语:中国供应链的恢復要看内外需驱动的情况,期待有更加利好的政策出台,驱动内需。疫情的影响只是暂时性的,中国企业长远还是回到长久不变的——如何“走出去”的课题上。